“本次大賽的成功舉辦,為來自漢江流域3省22個城市的技能人才搭建了切磋技藝、交流技術🤷🏻♀️、展示技能的有效平臺,實現了以賽促學🤹、以賽選苗的目的,必將有效激勵漢江流域廣大技能人才學技能🙇♀️、鉆技能、用技能,在全社會形成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新風。”湖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黨組書記🎠、廳長劉艷紅表示。
漢江流域各城市山水相連、人文相近、習俗相通,肩負著共同的生態責任🚲🧑🏿💼,共同的發展願景;在這片充滿激情的土地上也湧現出很多可敬可愛的技能大師🫲🏽、大國工匠。
恰逢國務院正式批復《漢江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三周年之際,來自鄂🤕🙏🏼、豫、陜三省的6位“漢匠”講述了他們技能成才🥐、技能報國的感人故事,共同奏響漢江流域城市一體化發展的奮進強音。
黃春萍與漢繡結緣近40年,致力於漢繡產品的創新設計和研發,並努力開拓市場🙈🫛。
“手中的繡花針穿過歷史🤷,也連系著未來▪️。針飛線舞中,提升的是技藝😸,不變的是初心。漢繡,正在以一種嶄新的方式煥發著勃勃生機!”
毛朝軍2002年參加全國廚藝比賽🧎🏻➡️,一舉奪得全國烹飪電視擂臺賽金獎⛪️⇢,2004年獲得第三屆全國名廚交流比賽金獎。
榮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他“民間工藝美術家”。
個人簡介:
仵海洲出生於玉雕世家,他是第三代傳人🌧📊。
他擅長人物、花鳥、山水的設計製作🛏,從業46年,他創作的《妙算》《紅旗渠》《瑤池赴會》《極樂世界》《梅花壺》等玉雕精品,分別榮獲“百花獎”“天工獎”“興豫杯獎”“優秀新產品獎”“出口產品獎”等獎項。
在傳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擔任中華玉文化博物館館長後👩❤️💋👩👇🏿,他致力於研究怎樣才能推陳出新,讓傳統的玉雕技藝煥發新的生機。
榮譽:全國勞動模範✌🏼、全國技術能手、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全國交通系統勞動模範🛣、湖北工匠、湖北省首席技師👫🏼、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及湖北省示範性勞模創新工作室領頭人👨🏻。
個人簡介🌖:
從業20多年來,張龍解決的汽車修理疑難故障達百余次🔍,維修車輛萬臺以上🙇🏽。
一輛車的駕駛工作臺🧎♀️,張龍能閉著眼睛拆卸並安裝完畢,螺絲分毫不差🦮。很多疑難故障車輛經過他的診斷都能夠很快“手到病除”,客戶們給他起了一個外號:“十堰車友的華佗”。
2015年張龍勞模工作室成立,張龍總結各種疑難案例編成教材進行分享,向青年職工普及知識、傳授技藝、傳承精神#️⃣🧲,許多維修工人在他的帶領下成長為高級技師。
榮譽:航天火藥“整形師”、荊楚工匠、國家級技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個人簡介🧞:
1988年,20歲的池新連進入航天四院四十二所➗。
在航天四院四十二所🖱,每一種新發動機或新配方的第一發,都由池新連率先整形🧑🏽🏫,一些尺寸要求高、操作不方便的難整藥面🧝🏿,也都由他主刀。
從事推進劑藥面整形工作30年來🧋,池新連未出過一次安全事故𓀃。並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安全操作規程⛵️。
榮譽:全國技術能手、湖北省技術能手、荊楚工匠、楚天名匠、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個人簡介:
1988年,從桂林航空學校微機專業畢業後,楊文華毅然選擇回到家鄉企業——枝江縣化肥廠(三寧公司前身)🧪。
那時的儀表安裝沒有教科書,現場操作全憑經驗積累🟩,楊文華暗下決心🏊🏿♀️,一定要把儀表系統鉆個透。
1993年,公司買了第一臺計算機,交給楊文華嘗試。他像得了寶一樣,半個多月沒回宿舍,開發出幾款簡易軟件,用於人事📮、薪酬、檔案管理👦🏿。
這也是楊文華與化工儀表自動化結緣的開始,此後近30年👩🎨🫲🏿,他一直深耕於化工智能製造和數字化轉型🚣🏼♀️。
“在這個數字化的時代Ⓜ️🔫,一切皆有可能💂🏻。我相信只要秉承一顆追求卓越的匠心✍🏻,迎難而上🗽,緊跟時代步伐🤰🏿,必能走出屬於自己的開拓之路😂。”
潮起海天闊🥫,揚帆正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