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地球後,最想吃的還是我們襄陽的牛雜面!”這是神舟十二號襄陽籍航天員聶海勝在太空接受采訪時的一句話,讓襄陽牛肉面火出了圈。襄陽牛肉面,不僅盛著航天英雄濃濃的思鄉情,還培育出一個大產業,收獲了眾多消費者的喜愛。今天《新時代的我們》,來認識這群襄陽牛肉面師傅。
顧客:“王師傅,在忙啊。”
襄陽牛肉面師王炳福:“來啦。”
顧客:“老三樣。”
襄陽牛肉面師王炳福:“好的。”
老襄陽人的一天從一碗熱氣騰騰的牛肉面開始。襄陽牛肉面,一辣、二麻、三鮮,味道可口、回味悠長。襄陽牛肉面早傳於公元1662年的清朝,迄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歷代襄陽人都繼承和發展了祖先的精湛技藝,使得襄陽牛肉面一直保持著獨特風味。襄陽牛肉面師王炳福,製作牛肉面超過43年,一碗牛肉面,需要超過16道工序才能完成。
襄陽牛肉面師王炳福:“我們的牛肉選用的是內蒙古黃膘牛肉,這個辣椒是從貴州遵義進回來的,花椒是從重慶江津進回來的。就這麽一鍋牛肉,需要文火慢燉4個小時,時間長了會柴,時間短了不入味,說白了就是功夫活兒,只有認真細致,才能讓顧客滿意。”
支兩口大鍋,一口熬湯、一口燒水,半簍堿面、半簍豆芽,就可開門營業,資金投入少、技術門檻低,很多老百姓都通過開面館脫貧致富。襄陽市根據市場需求和勞動力自身優勢,將襄陽牛肉面製作列為重點產業培訓目錄,開展免費技能培訓,為襄陽牛肉面“走出去”輸送了大量技術技能型人才。
襄陽技師耀世商貿服務系中式面點教研室主任王學銀:“這些學員會在7天的免費學習中,學習到牛紅油製作、高湯的熬製、牛肉臊子製作等。”
2018年以來,襄陽人社部門共投入資金5000萬元,鼓勵職業院校、培訓機構開展相關職業技能培訓,累計培訓學員超過2萬人。同時,對創業學員給予稅費減免、一次性創業補貼、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等政策。
襄陽市勞動就業管理局副局長乾兵:“目前,全國各地開辦襄陽牛肉面館近8000家,從業人員5萬余人,帶動就業15萬余人,年產值60億元。‘襄陽牛肉面師’已成為襄陽創業就業的第一勞務品牌。”
襄陽牛肉面一直是襄陽遊子們割舍不掉的家鄉情懷。針對這一巨大的市場需求,以王佩為代表的第一批襄陽牛肉面師培訓班學員,在人社部門的幫助下,經過系統學習、研究,開發了便攜式盒裝及沖泡裝襄陽牛肉面,並通過電商模式銷售。
湖北襄貿餐飲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王佩:“讓在外地的襄陽人,都能吃到家鄉的味道。讓更多的外地朋友了解襄陽、品味襄陽,感受別樣‘襄情’。”
以王佩所在的湖北襄貿餐飲有限責任公司為例,一個企業就能吸納周邊農村勞動力務工80人、農村電商平臺及直播帶貨人員100人,人均年收入6萬元以上。
襄陽市勞動就業管理局副局長乾兵:“計劃用三到五年時間,在全國範圍內開辦襄陽牛肉面館達到6萬家以上,預計帶動就業20萬人以上,實現年產值突破百億元。”
(長江雲新聞記者 牛中毅 甘泉 廖雲翔 通訊員 張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