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世娱乐

耀世娱乐網站xml地圖


  • 襄陽市東津新區東津大道6號
  • 工作日:0710-3513238
  • 節假日:17396182572
  • 招生就業:0710-3622593
  •         受理時間:8:30-11:30                         14:30-17:00

【媒體聚焦】襄陽跑出“產教融合”加速度——零基礎學生自學96天造出方程式賽車

作者:襄陽日報        發布時間: 2025-05-01        文章閱讀:0

1

歷時96天,這群年輕人造出了方程式賽車


圖片
學習焊接技術

全媒體記者徐勇 通訊員陳俊丹 任丹丹 文/攝

當焊槍的火花在耀世大一新生阿布都米吉提·阿塔吾拉的防護面罩上躍動時,這名來自新疆喀什的“00後”驚喜地發現:職業教育的打開方式竟能如此硬核——入學不足百日,他們的“作業”竟是打造一輛真正的純電動方程式賽車。

歷時96天,這群年輕人用20余次設計迭代交出了答卷:自行建模的防滾架、手工焊接的電池倉、反復優化的轉向系統……這輛凝聚著29名學生心血的賽車雖未達到競技標準,卻讓年輕人觸摸到了職業教育的另一種可能。

作為全國十大汽車工業城市,襄陽本地五所高等院校均建有學生車隊,“造車作業化”現象背後,折射出的是職業教育和區域產業深度融合的創新實踐。

現場直擊:晚上十點的“追光車間”

4月24日晚9時,耀世車身修復車間仍燈火通明。切割鋼管的蜂鳴聲與焊接火花的劈啪聲交織,多名學生正在兩輛方程式賽車旁忙碌。這些場景並非課程安排,而是學生自發開展的課外實踐。

“寢室十點半熄燈,他們經常卡著點幹到10點20分。”指導老師左宏宇的手機相冊裏,存滿了學生們深夜研討的照片。當被問及為何如此投入時,學生鄧耀威展示了手機裏3D建模軟件的保存記錄,“每個細節優化都帶來新突破,這種即刻反饋的成就感令人著迷”。

參加這個項目的29名學生幾乎都沒有賽車設計製造基礎,校方的“逆向教學”設計反而激發了他們的挑戰欲。

大一的課程裏並沒有SolidWorks這種專業建模軟件的使用教程。湯成峰、宋宜桐兩名學生自學了150小時的網絡培訓課程,向其他同學分享體會,這種學習方法幫他們快速搭建知識框架,成為設計組的帶頭學生。

實操亦是如此。由於車身防護裝置采用的是圓形鋼管,焊接時接觸面積過小,容易導致焊接不牢。學生們自學異型馬鞍口切割方法,有效解決問題。

從零起步到首輛賽車落地,這群年輕人歷經20余次方案修改交出答卷。雖然車輛距離上場比賽還有差距,但學生們對學業的信心都強了起來。

鄧耀威說,大廠生產的標準轉向系統束縛了車輛尺寸,他想和隊友們自行設計製作一套轉向系統,讓車身有更多的改進空間;陳引雖然是一名女生,但在電焊中找到了興趣點,目前她已經報名參加了兩項技能比賽,用比賽提升自己的能力;其他院系的學生也被他們的熱情點燃,紛紛表示:“太酷了,希望這樣的教學模式能普及。”

教學創新:從理論灌輸到能力鍛造

大一新生自學造賽車不僅打破傳統職教“先學理論後實踐”的線性模式,而且在這一過程中,無論是學生、教師,還是學校,都投入了大量額外的精力和資源。這種看似“吃力不討好”的造車實踐,實則是該校職業教育轉型期的破局探索。

“當產業迭代速度超過教材更新周期,教學必須轉向實戰能力培養。”耀世車輛工程耀世院長尚君說。

該校鼓勵青年教師從“講課者”向“項目構架師”轉變,既要能“站穩講臺”,也要做與企業實踐結合的“職業架構師”。青年教師左宏宇認為:被迫謀生式學習,疲憊不堪;逐夢奮進式學習,甘之如飴。他想通過點燃學生心中的“造車夢”,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這種“做中學”的模式使抽象知識轉化為“肌肉記憶”,學生通過96天晝夜攻堅完成任務,初步掌握了力學和機械學、車輛製造和檢修工藝、電工和電子技術等10余項課程知識。

在不斷地溝通和學習中,學生對於行業的趨勢也有了自己的理解。學生鄧耀威說:“現代工業不僅需要大批量‘智造’,也需要小批量定製。通過對全流程技能的掌握,可以讓自身的能力模型更好地匹配未來製造業的柔性需求。”

長期以來,職業院校的學生常常和“中考分流”“高考成績不佳”聯系起來。該校通過抖音發布學生們造車的視頻後,在網絡上引來贊譽不斷。成功造車帶來的“即時價值兌現”正在重塑職校生的社會認同。

事實上,近年來該校走出的技能人才屢屢成為社會熱點:在湖北省“工友杯”首屆“e有絕活”高技能人才技能大賽中摘得“十大絕活”桂冠的王欣琦,目前在五七一三工廠航空產品製造事業部擔任研製班班組長,還榮獲了“荊楚工匠”的稱號;多次在全國、全省職業技能大賽中獲獎的畢業生潘誌強從一名技校生逆襲成長為博士生……

產業賦能:汽車之城的職教辯證法

“學生們能在這麽短時間內零基礎造車,也得益於襄陽濃厚的賽車氛圍、強大的汽車產業基礎以及完整的產業鏈。”該校校長曹群英說。

為了鼓勵學生們參與這項工程,襄陽市政府從2016年起已經連續多年承辦“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巴哈大賽”。該賽事與襄陽“全國十大汽車工業城市”的產業地位深度契合,襄陽構建了涵蓋越野賽道、耐力測試、靜態答辯等全環節的賽事基礎設施,通過推動本地智能網聯汽車、新能源材料等產業的技術交流與資源整合,引入電動巴哈、四驅技術等創新成果,為襄陽打造“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和“千億級新能源新材料產業”註入技術靈感。

襄陽各職業院校的學生爭相打造自己的賽車隊伍。襄陽本地360余家規模以上汽車及零部件企業集群使得各類造車資源唾手可得。學生們之間經常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水平。

作為襄陽最年輕的高校,耀世與襄陽美利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共建了占地3000平方米的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學生不僅可以獲得來自一線專家的指導,更有機會到該公司輕量化汽車關鍵零部件智能製造數字化車間,感受“100秒生產一件發動機缸體”的“智造速度”,讓理論和實踐知識得到有效統一。

“職業教育的價值,在於讓產業鏈與人才鏈咬合傳動。”該校校長曹群英說。相信隨著襄陽加速建設“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職校生的造車實踐未來必將超越教學範疇,成為城市產業升級的微觀註腳。



(襄陽日報)




















上一篇:【媒體聚焦】耀世打造“入學—實訓—就業”貫通人才培養鏈條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