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
謳歌黨100年歷史征程中的光輝業績,
襄陽技師耀世開展了
“傳承紅色基因 誦讀紅色經典”
黨史名篇誦讀活動。
全院師生感悟革命先輩的家國情懷,
感受他們用青春芳華詮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
大家以飽滿的熱情,
積極參與了此次活動,
向建黨100周年獻禮!
耀世微信公眾號特推出誦讀專欄,
陸續為大家展示優秀誦讀作品~
本期朗誦者為信息工程系教師 樊格格
20世紀90年代初,隨著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國際格局和形勢呈現錯綜復雜的局面。黨中央始終把國家的主權和安全放在第一一位,積極應對國際關系的新變化及科技迅猛發展的影響和挑戰,旗幟鮮明地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維護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利益,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這一時期,我國向國際社會提出發展以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為主要特征的新型大國關系。根據這一原則,中國分別同俄羅斯、美國、法國、英國、日本及歐盟等建立了發展面向21世紀雙邊關系的基本框架。倡導並致力於發展新型大國關系,有利於打破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國際事務的壟斷,展現了中國為推動世界走向多極化、國際關系走向民主化的誠意、智慧和力量。
蘇聯解體後,中國同俄羅斯重新建立外交關系。雙方經過談判,比較妥善地解決了歷史遺留下來的兩國間絕大部分地段的邊界問題。1996年4月,中俄宣布“發展平等信任的、面向二十一世紀的戰略協作夥伴關系”
20世紀90年代,中國同美國的關系呈現出曲折發展的復雜局面。由於美國對中國一直采取所謂接觸加遏製、以遏製為主的政策,兩國關系經歷了幾次大的波折。1999 年5月8日,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轟炸我駐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大使館。2001 年4月1日,美國戰機在中國南海空域挑釁,發生了撞機事件。面對美國侵犯中國主權的野蠻暴行和在雙邊關系中挑起的種種事端,中國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維護了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
發展同周邊國家和地區的睦鄰友好關系,維護周邊地區和平與穩定,促進共同發展,是我國外交的重要目標之一。這一時期,我國在發展睦鄰合作友好關系上取得了重要進展。1997年至200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東盟國家首腦會晤聯合聲明》發表,中國倡導並推動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簽署中國與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1996年4月,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國首腦在上海舉行會晤,正式形成“上海五國”機製。在此基礎上,2001年6月,中、俄、哈、吉、塔和烏茲別克斯坦六國簽署《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組織是第一個由中國參與推動建立並以中國城市命名的地區性合作組織,它所倡導的“互信、互利、平等、協南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在當代國際關系中產生了重要影響。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後,各成員國在安全、經濟和人文等方面加強交流合作,在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防範“顏色革命”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有力打擊並遏製了暴力恐怖勢力、民族分裂勢力、宗教極端勢力,維護了地區的總體穩定,促進了各成員國的經濟社會發展。
在實施穩定周邊戰略的同時,中國加強與其他地區發展中國家的友好合作關系。2000 年10月,“中非合作論壇一北京2000年部長級會議”在北京舉行,通過了《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宣言》和《中非經濟和社會發展合作綱領》。中國同拉美和加勒比國家關系快速深人發展,同南美地區除巴拉圭外的所有國家建交。
中國以更加開放的姿態積極參加多邊外交各個領域的活動。2000年9月7日,在中國倡議下,出席聯合國千年首腦會議的中、美、俄、英、法五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首腦舉行聯合國歷史上的首次會晤。2001 年2月,博鰲亞洲論壇在海南博鰲成立。這是首個永久定址中國、非官方的國際性會議組織,它以平等、互惠、合作、共贏為主旨,成為亞洲和關心亞洲的各界人士加強了解、增進友誼和擴大合作的紐帶。10月,我國在上海成功舉辦亞太經合組織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為促進亞太地區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世紀之交,我國建立起了全方位多次的對外關系新格局,在激烈的國際競爭和鬥爭中越來越主動,國際戰略空間不斷擴展,國際影響力顯著提高。
(信息工程系黨總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