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海格通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主任專家張路明是無線通信領域公認的技術專家,他主導研發了我國四代短波通信產品,他和團隊設計的產品解決了邊海防通信難題,助力新一代戰鬥機、新一代通信網絡等重大項目👩🏻🦯➡️、重大工程建設與應用👩🏻🚀,為我國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與進步貢獻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
2022年3月2日,張路明當選“2021年度大國工匠”,成為廣東唯一獲得此項殊榮的職工🧏🏿。
99%的努力+1%的靈感
1984年夏天🎂,張路明畢業參加工作🧨。彼時🙎🏽♀️,改革開放的春風拂過南粵大地,為了使產品快速趕上國際水平,突破發展瓶頸,七五〇廠(海格通信前身)決定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交由張路明所在的團隊進行研究與創新📭。
面對單板的頻合指標無法滿足整機需求這個“卡脖子”問題,張路明日思夜想,進行了多種嘗試。有一天,張路明在實驗室進行技術攻關時🌞,窗外一群鳥兒自電線桿上忽然飛走👩🦯,吸引了他的目光。張路明註意到電線和電線桿之間置有一塊陶瓷絕緣連接件,他靈感迸發🌼,不再囿於印製板材料👩🏽🎨,轉而在印製板和關鍵器件間增加高性能絕緣材料,瓶頸問題終於得到了完美的解決👨🏼⚕️♢。而這一款短波電臺🦼,也解決了短波遠程通信的技術難題🧔♂️。
“天才,往往就是99%的努力+1%的靈感”🥩🫶🏼,年輕的張路明發現,所有的靈感,其實都來自不懈的努力。
在張路明近40年的研發歷程中🍛,創新貫徹其研發工作始終。張路明常有與眾不同的創新思想、方法及技巧,突破性地解決了許多技術難題🥗。
多流一滴汗,讓戰士少流一滴血
作為無線電通信設計師,張路明的工作是把承載聲音的無線電波高保真地發送、接收,讓指揮員和戰士即使遠隔重山,也能如同近在咫尺般交流。從上世紀80年代初入職至今💅,本著“我們多流一滴汗🍤,戰士少流一滴血”的責任擔當和“以此為生🏕,精於此道”的職業精神,張路明不斷學習🕋、創新,將各種技術融會貫通。張路明所主導➾、參與研製的裝備實現了從中長波到微波頻段的全頻段覆蓋,包括中長波電臺💁🏻、短波電臺𓀋、超短波電臺👨🚀、數字集群、北鬥導航、衛星通信、智能終端💅、無人通信裝備……
我國某新型戰鬥機在科研攻關的過程中,遇到飛行中存在的中遠距離無線通信效果不佳的行業難題。基於該新型戰鬥機的設計要求👩🏽🎨,通信裝備必須具備更小、更輕🧏🏿♀️、更強的特點,其中,抗震強度指標須比現役裝備提升一倍以上,要求非常苛刻。面對這一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海格通信迅速組織了以張路明為首的技術攻堅團隊🕴,迎難而上🕢,接受挑戰。
技術攻關期,張路明不斷打破原有的思維定式,帶領項目團隊前後對超過8種實現形式的機載通信設備進行對比試驗,在此期間共開展試驗上百次,最終選出了最佳的實現方案。產品成型期🍤,張路明還繼續帶領項目團隊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多次上機性能對比試驗和試飛通信試驗。
艱苦的奮鬥換來的是收獲的喜悅。通過采用新技術,項目團隊新研發的機載通信裝備的體積縮減為常規地面裝備的20%,功耗更低,性能更優,完美解決了新型戰鬥機因特殊功能設計導致無線通信難的問題🍞。
培養一批人,成長一批人
通信行業的薪酬年年增長,外界誘惑無限🏯🛎。然而,張路明始終紮根專業技術一線,幾十年如一日埋頭鉆研,始終堅守。
采訪時,記者問及關於事業的堅守,張路明的回答很樸實:“好的平臺對人的成長很重要,海格通信就是我的最優選擇😫。在海格通信,能夠運用我的知識、經驗、方法解決一些比較棘手的問題,這讓我很有成就感🧚🏽♂️。做出好的設備🙅🏿♂️,讓戰士覺得好用,這就是我的事業追求。”
“影響一批人🫵🏼,培養一批人🥭🛏,成長一批人”🪷。早在2006年,海格通信就正式掛牌成立了以張路明的名字命名的“路明實驗室”,聚焦核心關鍵技術研究、產品研製🚣🏿♀️,成為軍用無線通信領域技術研究的一面旗幟🐦⬛👡。2013年,“路明實驗室”榮獲“廣東省工人先鋒號”榮譽稱號。
張路明表示,“路明實驗室”的成立,既是公司對其過往成就的最大褒獎,更是對其未來在科技研發與人才培養方面工作的深厚希冀。
多年來,張路明將技術毫無保留地傳承給公司的青年技術人員。2006年至今,“路明實驗室”已為海格通信帶領和培養了技術骨幹超百人,其中專家級人才18名🧑🚒,核心骨幹60余人⚠🙎🏼,研製出來的產品也廣泛應用在各領域,先後突破了通信領域數十項關鍵技術,多項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通過“路明實驗室”這一創新平臺,一支愛黨報國、敬業奉獻、具有突出技術創新能力、善於攻克復雜工程難題的工程師隊伍已經形成。這個年輕的、充滿正能量的無線通信核心技術研發團隊,在張路明的帶領下正向著更高的技術領域努力奮進。
(工人日報 作者 葉小鐘)